隨著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加,家庭和醫(yī)院對氧氣的需求也在增加。吸氧,一種看似簡單但知識淵博的治療方法,正在悄然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追求健康的同時,我們也必須警惕吸氧的常見誤解。
缺氧是指由于氧化過程障礙導致身體無法正常使用氧氣的病理生理狀態(tài),氧氣供應不能滿足身體的代謝需要。
缺氧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許多不利影響,如頭暈、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等。在嚴重的情況下,它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吸氧可以提高動脈血氧分壓和氧飽和度的水平,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治療慢性呼吸道疾病。
常見的吸氧誤區(qū)
1、只有在呼吸困難的時候才需要吸氧
許多人認為只有發(fā)紺(表現(xiàn)為嘴唇、指甲等部位發(fā)紫)、呼吸困難的人需要吸氧。事實上,缺氧并不總是發(fā)紺。除了明顯的呼吸困難外,當我們的血氧飽和度低于正常水平時,我們還需要進行氧療。特別是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其他慢性病患者,即使沒有明顯的喘息癥狀,也可能缺氧。因此,定期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并按照醫(yī)生的建議進行氧療是非常重要的。
2、隨意中斷吸氧
在吸氧過程中,一旦感覺癥狀有所改善,一些患者會隨意中斷吸氧。這是非常危險的。例如,長期氧療是指日夜低濃度吸氧超過15小時。其目的是減緩疾病的進展,延長生存時間,而不僅僅是改善癥狀。因此,即使癥狀得到緩解,也應根據(jù)醫(yī)生的建議繼續(xù)進行氧療。
3、長期吸氧容易“上癮”
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想法。長期吸氧是為了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補充人體必需的氧氣,因為身體相關疾病引起的缺氧。這不是一種“上癮”的行為。相反,如果不進行必要的氧療,可能會加重病情。
4、吸氧濃度、流量越高,時間越長越好
過高的氧氣流量和濃度不僅不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而且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如氧氣中毒。當日常無癥狀時,應采用低流量、短時間、多次吸氧的方案作為日常補氧。高流量吸氧可用于呼吸、胸悶、呼吸頻率快、呼吸困難等。癥狀緩解后,可調回低流量吸氧。因此,應根據(jù)醫(y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吸氧濃度、流量和時間。
此外,在使用氧氣發(fā)生器時,我們還需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例如,注意氧氣的濕化和加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氧氣吸入的過程;定期清潔和維護氧氣發(fā)生器可以確保其長期穩(wěn)定運行;在使用過程中,還應注意避免火源等安全隱患。在日常使用中,只有正確理解使用說明和氧氣吸入設備的操作,才能真正發(fā)揮氧氣療法的作用。